与周边陆面相比,鄱阳湖具有大的比热容、低的太阳反照率、小的地表粗糙度等物理特性,这些独特的物理性质能影响鄱阳湖及其周边地表的热力、风、水和能量条件,进而影响对流/降水的发生发展。通常,鄱阳湖会在夜间(热源)激发或加强湖体上空或湖周的对流,而在白天(冷源)抑制或减弱湖体上空或湖周的对流。
然而,2020年5月4日13:00-15:00,一个对流在鄱阳湖西侧20 km附近触发,并往西北方向移动,在接近鄱阳湖时快速加强,强度超过了55 dBZ,对流的高度也伸展至12 km以上,出现了闪电。
诊断分析发现,偏南气流经过梅岭时产生了翻越梅岭的偏南气流和绕行梅岭北边界的西南气流,偏南气流与西南气流在梅岭北侧的交汇辐合触发这次对流。与此同时,鄱阳湖作为冷源,激发了湖风(风从湖吹向陆),梅岭北侧的西南风与鄱阳湖的湖风在鄱阳湖西岸附近交汇辐合。当对流往东北方向移动并接近鄱阳湖时,对流与鄱阳湖西岸的辐合带重叠,产生了快速的加强。
该研究发现并证明了鄱阳湖在白天(冷源)也能促进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加深了鄱阳湖对局地对流影响的科学认识。该成果近日在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在线发表(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23032825)。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研究员邹海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南昌市气象局和江西省气候中心为参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