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上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和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的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顺利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何凯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珲、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涂宗财、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副主任刘凤山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
涂宗财副校长代表学校和实验室对参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和莅会的领导、老师表示欢迎,并在会议上指出,江西师范大学的地理学科起源于1942年国立中正大学史地组,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十三五以来,获批全省唯一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大学生野外实践基地。本学科以“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为牵引,以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为主阵地,坚持特色化、国际化、跨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等领域技术优势,打造全球湖泊-湿地-流域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基地,构建鄱阳湖研究高峰特色学科。鄱阳湖重点实验室对鄱阳湖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有非常好的历史传承,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中,我校的朱宏富教授担任当时的鄱考办首席总工,所领导的鄱阳湖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成果。鄱阳湖重点实验室对鄱阳湖的研究具有长期、不间断以及跨学科的特点,形成了自然与人文交叉的特色,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此次学术委员会的成功召开,为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更快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