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指南 |
发布日期 | 2004-1-1 0:00:00 |
更新日期 | 2004-10-4 0:00:00 |
委托单位 |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大) |
资助额度 | 2-8万 |
附件 | 开放基金项目指南.doc |
项目简介 | I.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 开放基金项目指南 为了推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加强有关部门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拟设立部分开放基金,对意义重大、学术思想新颖,有关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研究项目进行资助。现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近期研究目标,特制定开放基金项目指南如下: (一)项目名称与主要研究内容 1、鄱阳湖湖泊沉积与水环境污染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不同时间尺度湖泊沉积记录与古环境演化及动力机制;湖泊沉积与现代环境过程研究;污染型重金属元素的湖泊环境沉积过程;重金属污染行为与植物生态恢复研究;重金属在生态系统各组份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鄱阳湖流域点源与非点源污染物质输移、富集、转化机理分析与模拟研究。 2、鄱阳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鄱阳湖流域水文建模理论与方法、洪水监测与预测模型研究;水文水资源时空分布模拟及规律分析;流域环境物质产生与水-陆界面迁移转化规律及其自然与人文影响机制,物质输移过程与模拟研究;鄱阳湖流域调蓄洪水和防洪减灾研究;鄱阳湖流域洪水灾变规律及江湖关系研究。 3、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灾害响应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湖泊围垦与萎缩、城市化、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大型工程建设与江湖关系变化等因素对产、蓄、排水的影响机理与灾害响应研究;水旱灾害的时空演变过程与规律研究;水土流失现状评估及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 4、鄱阳湖区环境、资源、人口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资源开发的环境与灾害效应;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人地耦合系统演变规律及机理研究。 5、鄱阳湖区公共卫生与血防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水污染与健康,水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鄱阳湖湖区血吸虫污染源和感染源空间扩散机理及模拟;血吸虫病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早期预警系统等研究。 6、鄱阳湖生态环境与综合资源数据库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以“3S”技术为基础,以大型数据库技术为支撑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及综合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集成开发研究,数据信息平台共享机制、互操作规范及维护更新研究,数据挖掘及海量数据处理研究;空间信息可视化与GIS虚拟环境研究。 7、鄱阳湖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不同类型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研究(如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及各种影响因素);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植被演化、物质环境、土壤环境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研究;湿地恢复和重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策略研究;湿地资源不同开发利用途径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研究; 8、鄱阳湖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鄱阳湖流域野生植物资源的天然有效成分分离、结构鉴定及功能研究;鄱阳湖周边地区资源利用、绿色仿生合成、可再生资源利用研究,包括: (1)氨基酸、多肽和鄱阳湖天然活性提取物为催化剂,模拟酶催化有机反应; (2)鄱阳湖周边地区某些特殊植物的有效成份分离、提纯、结构鉴定和化学改性研究; (3)鄱阳湖周边地区植物、生物质和工业副产物(如有机硅副产物)为原料,通过转换、加工成绿色产品等绿色化学研究。 9、“3S”应用系统和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开发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3S”技术为基础的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动态监测、流域管理与评估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GIS与专业应用模型的集成研究开发;空间信息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二)联系方式 电 话:0791-8507242,8507449 传 真:0791-8507449 联系人:赖格英、汤崇军 E_mail:jxnu-l@umich.edu,laigeying@126.com 地 址: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双理楼2楼 邮 编:330027 (三)注意事项 1、申请办法及相关管理规定详见《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最新详情请随时访问实验室网站:http://poyanglakecenter.org/. 2、本年度申请截止时间10月15日。 (四)附件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报书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师范大学) 2004年9月23日 II.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开放基金的管理和实施,充分发挥开放基金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为“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强化和补充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基金的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开放基金申请程序 1、开放基金申请应符合实验室的“开放基金指南”上规定的研究方向或研究内容;校外开放基金课题申报应该有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或研究人员参加合作。 2、实验室于每年6月发布下一年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并开始接受申请。申请者需填写《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 3、实验室对符合要求的课题申请,安排2名(含两名)以上同行专家或学术委员会委员对每份申请提出初审意见。 4、每年11-12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对各项申请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及金额,随后发出立项通知,并报江西师范大学科研处备案。 5、申请者与实验室签订《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合同书》。申请者必须按照“合同书”的有关要求执行。 二、开放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1、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执行《江西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专款专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 (1)与资助课题直接有关的科研费用,包括材料费、水电费、试验费、附件购置费、仪器设备租用费等; (2)资料费、复印费、论文发表费及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考察调研的部分费用; (3)客座人员的津贴费和住宿费; (4)使用实验室设备应交纳的维护运转费、折旧费; 2、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计划的执行,每年应填写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和科研成果汇报,实验室将会同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处对项目进行不同形式的中期检查。 3、项目执行过程中,若项目负责人和研究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及时向实验室提出申请,经实验室批准后方可执行。 4、开放基金项目执行时间为1-2年。资助金额一次核定,分年度拨给。必须持续较长时间的课题,可分阶段申请。基金按项目分别进行核算,结余可跨年度使用,项目结束或终止时所余经费留作实验室公用。 5、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时,项目负责人应填写《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经费结算表》,上报实验室。 三、项目验收和成果管理 1、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时,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撰写项目结题报告,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指定的专家)组织评审和验收。 2、 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产权双方共同拥有,但实验室应作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有关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成果评议、鉴定和报奖等均应标注“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及项目批准号。受实验室开放基金支持所获得或产生的数据、图表资料、模式、文章(包括未正式发表的文章预印本)、技术报告等须同年终总结报告或结题报告一起提交实验室。 四 其它说明 1、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由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解释。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4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