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 日上午九点,鄱阳湖大讲堂第二讲在江西师范大学知行楼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由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龚健雅教授做题为“地理信息网络共享服务技术”的精彩报告并代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赠送给我室一套武大自主研发的开放式地球空间信息网络共享服务平台软件—— Geoglobe,眭校长接受了软件并给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来自南昌大学、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西省测绘局、江西省科技院、江西省水利厅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及校内有关院系的老师和学生聆听了这次报告,眭依凡校长,徐耀耀 副校长、陈晓玲主任先后在大讲堂中发言。
讲座于上午九点准时开始,眭校长与徐校长代表学校对武汉大学以及龚教授大力支持我校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对龚教授应邀来我校为师生做学术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龚教授慷慨赠送一套开放式地球空间信息网络共享服务平台软件—— Geoglobe ,表示衷心的感谢。龚教授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表示今后一定会加强合作,全力支持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科研工作。随后,眭校长给龚教授颁发了 Geoglobe 软件赠送证书。
接下来,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晓玲教授介绍了当前信息共享的趋势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搭建鄱阳湖信息共享平台所存在的问题。陈晓玲主任讲到,提高信息共享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迈向信息社会与服务型社会的重要举措,鄱阳湖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它与江西省域行政边界高度吻合,使之成为监测、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交互作用的理想场所,使得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具备了辅助政府决策与公众信息平台的先天优势,同时配合江西省政府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理念,鄱阳湖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可以很好的解决鄱阳湖流域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的问题,从而构建一个信息自由流动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
之后,徐耀耀 副校长主持了这次大讲堂活动并对龚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龚教授士在一片掌声中开始了他的报告,报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展开:一、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二、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标准;三、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第一部分龚教授重点讲了两点:1、地理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技术的必要性与意义;2、空间数据共享方法;第二部分龚教授讲解地理信息国际标准ISO19100系列 (ISO/TC211)和开放地理信息系统OGC 规范;第三部分龚教授讲了三方面内容:1、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概念;2、地理空间数据网络服务;3、地理信息处理功能服务。龚教授的报告结合了很多图片和应用实例,生动形象。
在报告的互动环节,大家针对当前不同部门如何处理信息共享和数据的更新、时效性的问题及当前建立城市数字平台中存在的问题等表现出了及其浓厚的兴趣,并就关于现行标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与龚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龚教授就大家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详实的解答,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观点新颖、独特,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龚健雅教授现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担任 ISPRS “联邦式数据库与互操作”工作组组长(2000-2004), ISPRS“多源遥感数据处理与变化检测”工作组组长(2004-2008), 国家“十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专家,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专家组专家,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年来,针对GIS核心理论问题,开创了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研究,提出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和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引起了国际较大反响,ISPRS前主席村井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先后提出矢量与栅格集成的三维数据模型,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基于面向对象与超地图原理的四维时空数据模型,地下三维矿体数据模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空间数据结构与模型体系。进一步提出的图形、DEM和影像数据三库一体化管理方法,使各种海量空间数据可以在一个GIS集成环境中得到有效管理,解决了GIS与遥感数据的集成问题。